A股市场监管风暴再次来袭,两家上市公司同日公告立案。
10月14日,如意集团与路桥信息皆发布公告,被证监会立案调查。这已是两家公司近期第二次因信披问题受到监管关注,而如意集团则是第二次被立案。
上海沪紫律师事务所刘鹏律师指出:“随着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展开,两家公司可能面临进一步的监管处罚,而受损股民的索赔诉讼也将陆续启动”。
一、立案概况:一日两案
10月14日成为如意集团与路桥信息资本市场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节点。
如意集团发布公告称,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,根据相关法律法规,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。
同时,路桥信息也发布了公告,表示因涉嫌定期报告财务信息披露违法违规,证监会已决定对公司立案。
两家不同交易所、不同地区的上市公司同日被立案,这体现了监管部门近期对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的“零容忍”态度。
而两家公司的股价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,致使不少投资者无端遭受损失。刘鹏律师表示根据证券虚假陈述新司法解释,已明确取消前置程序,投资者因上市公司虚假陈述导致损失,可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。
如意集团:(1)于2019年8月16日-2023年8月30日期间买入,并在2023年8月31日之后卖出或仍持有而亏损
(2)于2025年10月14日(含当日)之前买入,并在2025年10月15日之后卖出或仍持有而亏损
路桥信息:于2024年4月22日-2025年9月29日(含当日)期间买入,且在2025年9月30日之后卖出或仍持有而亏损
二、路桥信息:会计差错,财务失实
一家去年刚登陆北交所的国资企业,却在多期财务报告中出现会计差错,如今面临证监会的立案调查。
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立案已早有端倪。早在2025年9月29日,路桥信息就披露收到厦门证监局出具的责令改正措施决定。彼时,该公司股价就已大跌。
路桥信息的财务问题并非简单的计算错误,而是触及了财务报告内控的核心。根据厦门证监局的调查,该公司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。
公司存在2023年度、2024年度收入利润核算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,直接导致这两年年度报告披露的财务信息失去真实性与准确性。
伴随监管措施决定的公布,路桥信息不得不对多期财务报表进行会计差错更正。
公司发布了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公告,对2023年年度报告、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、2024年半年度报告、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、2024年年度报告以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、2025年半年度报告的相关财务数据进行了调整。
更正后的财务数据令人震惊。2023年度、2024年的调整幅度尤为惊人,两年间虚增利润总额超过3000万元。
如此大的调整幅度,不得不让人质疑公司最初的财务数据是否合理。
从北交所新星到立案调查对象,路桥信息的经历再次印证了资本市场的那句老话:纸终究包不住火。
三、如意集团:二次立案,前科累累
信息披露的警钟再次为如意集团敲响,这已是如意集团第二次因信披问题被证监会立案。
回溯至2023年,该公司就曾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,随后于2024年1月初收到证监会下发的处罚决定书。因此引发的投资者索赔仍在进行中,再次立案也意味着将拉开新一轮索赔帷幕。
如意集团堪称信披违规的“累犯”,在本次立案前,公司已多次因信披问题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。
最新一次为今年4月30日,如意集团公告收到山东证监局下发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,对公司采取责令改正、出具警示函的措施。
决定书指出公司存在三大问题:
1、营业外收入不符合确认条件导致信息披露不准确;
2、2024年度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不准确;
3、关联交易未履行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
此次立案是否跟上述事项有关,还需等待监管的调查结论。
除了信披问题,如意集团的经营状况也令人担忧。近几年,如意集团业绩都较差,2025年上半年,公司持续亏损约9500万元。
截至今年上半年末,如意集团拥有股东约2.56万户。这些投资者不仅面临因公司信披违规造成的投资损失,还要承受公司经营持续恶化带来的股价下跌压力。
对于投资者而言,通过法律途径索赔是唯一能够挽回损失的途径,符合上述区间的投资者可登记维权。